關于家譜之意義,其對于個人、家族乃至國家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存在價值。由于家譜內(nèi)容繁多,會記載一個家族中的先祖、源流、世系、字輩等重要信息。如此一來,如何撰寫一部標準的家譜,便成了修譜者最先需要學習了解的內(nèi)容。
一、譜名
家譜名稱繁多,依據(jù)其類型大致可分為宗譜、族譜、家乘、支譜、通譜、統(tǒng)譜等稱法。
在這其中,通譜與統(tǒng)譜在內(nèi)容上與正常的家譜又略有區(qū)別:通譜是中國譜牒發(fā)展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一個特殊譜種,是指在同姓宗族間通過合作(認同共祖、連通世系、重排昭穆等)編撰出來的大家認同的譜牒。統(tǒng)譜則是研究“通譜”,對于追溯同姓聯(lián)結的實體化過程,特別是聯(lián)宗譜的性質(zhì),以及在同姓聯(lián)結實體化過程中的作用,具有基礎性的意義。
二、家譜序言
家譜序言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,應邀請族里德高望重且有經(jīng)驗的人員編寫,或是邀請專家贈序、以及跋語等。序跋的內(nèi)容主要是介紹家族世系淵源、傳承關系、修譜緣由和經(jīng)過以及任事人員等,是熟悉、研究一部家譜的直接切入點,是了解該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資料。
三、譜例、譜論和目錄
譜例又叫做凡例,主要描述族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以及目錄設置規(guī)則。譜例強調(diào)家族血緣的純潔性,表示遵循“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”的修譜原則。譜論一般是摘錄前代碩學名人論家譜之重要的語錄,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、喻民詔刊載在譜前,以告誡族人。目錄又稱總目,說明該譜的卷數(shù)、每卷的主要內(nèi)容,但古時的目錄并沒有標注內(nèi)容所在的頁碼,沒有起到引導查詢的作用。如今新家譜中會給所有內(nèi)容都標注好其所在位置頁碼,讓家譜查詢更加方便。
四、恩綸錄
恩綸錄又稱恩榮錄、褒頌、誥勅、賜諭、告身等。主要記載了歷朝歷代皇帝和中央、地方兩級政府官員對家族成員封贈、褒獎文字,舉凡勅書、誥命、上諭、御制碑文、祭文、賜匾等。
五、遺像、像贊
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、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,一般為正面是遺像,背面是像贊。
六、姓氏源流考證
這部分一般會記載得姓始祖或是遷徙族,姓氏起源,源流考究及遷徙與族人分布。
七、族規(guī)族約
許多家族先祖都會定下家規(guī)家訓,而家規(guī)家訓則約束與教導著子子孫孫。為了讓這種優(yōu)良家族傳統(tǒng)得以傳承,便將家規(guī)家訓、族約等信息寫進了家譜當中。
八、宗族祠堂
包括了宗祠的位置(祠堂的四至八道)、祠堂圖(在古時候多以手繪,現(xiàn)主要為照片)。
九、世系圖、五福圖
湖南家譜有很多稱垂絲圖,顧名思義,喻世系子孫綿延不絕,似垂柳絲絲。圖實為表,多采歐式,以五世為一圖,下五世格盡另起。稱始祖為第一世祖或第一派祖,以此序列,清晰可考。有的譜分外世紀和內(nèi)世紀,外世紀從受姓始祖至譜尊始祖(或始遷祖)止,內(nèi)世紀則以始祖(或始遷祖)奉為一世祖或一派祖。
十、典制
包括冠禮、笄禮、婚禮、祭禮等,有的譜以儀禮統(tǒng)之,含儀文、喪禮的圖式,繁文縟節(jié),長篇累牘。[長沙]《湘西許氏四修族譜》僅“宗祠祭禮”占18頁,有行省牲禮、行迎神禮、行初獻禮、行亞獻禮、行三獻禮、行侑食禮、行飲福禮、行謝福禮、行先祭禮、行告祖禮、行辭神禮。還有的譜把祠規(guī)、祠產(chǎn)、義學、祀田的管理條例和契據(jù)也放在典制之內(nèi)。
十一、墓圖、墓志
墓圖繪有所在地地名、方位、四址交界;墓志介紹墓主的生平和墓廬建置情況。湖南家譜特別重視墓圖,不少家譜都將其單獨列為一卷,有的甚至幾卷、十幾卷,如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平堂木活字本《湘潭龍船港李氏六修族譜》,僅墓圖就占了五卷;1921年穎川堂木活本《湘陜陳氏通話》墓圖十卷、墓表六卷。
十二、派語、字輩譜
登載族人排行字輩,有的譜派行或稱班次多達八十輩、一百輩,可用幾個世紀。
十三、族產(chǎn)
本族公有財產(chǎn)
十四、名跡錄、任官記、藝文
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、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。
十五、余慶錄
留下許多空頁,作為草譜備用,裝訂于譜書之末,以示子孫綿延不絕。
十六、捐款、領譜名錄
撰修家譜是一件浩大而又漫長的工程,是家族族人共同的事,需要大家共同捐資籌款,是族人對修譜的認同和責任。領譜名目是族譜修完后發(fā)給各房各派的登記記錄。家譜是按房按派編號發(fā)放的,不能冒領。編號有的按“千字文”“天地玄黃……”;有的按八卦“乾坤震巽坎離艮兌”,每字下再編號;有的按十二生肖“子丑寅卯申酉戌亥辰巳午未”,還有的以修譜宗旨編號,如“茍名宗睦族,繼志述事,征文考獻,敦本重倫”等等。
十七、后記
在譜書末尾,會將這次修譜的整個流程、所出現(xiàn)的問題以及對族人貢獻的感謝等內(nèi)容匯編于此,讓族人知曉關于本譜的更多訊息。